要進入資料視覺化前,就算沒有學習視覺感知理論,我們可以先從鑑賞學習起,以下簡介必知的五大概念,可讓我們快速了解圖表,知道究竟我們吸收了什麼,可以釐清更多有價值的洞見。
什麼是資料科學
當我們手裡拿到一手資料後,就是所謂的原始數據,經過資料修正與補充後,將資料進行確認及清洗,而後進行分析或預測,最後產出結果,這結果可能運用在新聞媒體、工作報告、社群網站、行銷或展覽、網頁設計…..等,幾乎無所不在的被視覺化資料包裹著。
圖表的五大概念
1.我們不會按一定的順序看圖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閱讀順序,由上而下、由左至右,以下兩張圖每個人的順序都不同,視覺溝通的重點是清晰、聚焦和簡單。
2.會先看到最凸顯的部分
往往會先看到改變和不同的地方,例如特別的顏色、陡峭的曲線、群聚或異常值。
以下應該會先看到交叉點,而後才會注意XY軸或標題,乾淨俐落的呈現單一凸顯點,可以毫不費力地了解圖表意思。
3.一次只會看到幾樣東西
人無法辨別8種以上的顏色,若出現5~10個變數或元素時,個體的意義就會消失,具體還須依照業務需求或分析目標不同而有所變化。
例題:若老闆想知道員工的個體表現,第一張圖顯然需要花時間仔細對照,第二張圖明顯可看出想要了解的員工表現如何。
4.找出圖示的意義與關聯
當一看到圖上的紅線(凸顯的部分),馬上可以聯想這是要做什麼是什麼意思,原來是逃生路線,若真發生火警有看到圖看沒看到圖逃生的機率因該可想而知了。
除了找尋圖的意義,我們的視覺系統會自動將顏色做為連結,看到以下圖會思考橘色是什麼意思,因下意識的會想橘色(主色)優於其他資訊,只會先想到看到的顏色,可能會以為商務艙舒適程度高,但細看其實經濟艙舒適程度高且價位穩定,由於商務艙的分歧。
5.受到常規和隱形約制
通常會依據心理的預期,賦予視覺線索一定的意義,
ü
相近的顏色代表相似的項目
ü
色彩飽和度表示數值高低變化
ü
類別是從正極端到負極端逐一排列
第二張圖明顯可感受到,
哪組占多數?是正面意涵還是負面?
哪個類別人數最少?
我們應該擁抱的常規和隱形約制而非抵制。
有了前面5大概念後,搭配思考視覺化的目標,就可以利用冷冰冰的數據講出令人感興趣的故事了。
ü 擁有那些資料素材?
ü 給誰看?
ü 這些人想看到什麼?
ü 期待視覺化呈現的樣式是什麼?
了解人的視覺化感知和閱覽圖表時的心理狀態,是我們決定圖表內容與呈現方式的最佳指南。如果我們或閱讀者找不出圖表的意義,其實批判的不是圖表,而是資訊本身,會容易誤認為是資訊可信度不高。了解閱覽的基本原則,避免造成觀眾錯誤解讀,也避免自己失敗的演出。
參考資料
哈佛教你做出好圖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