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0的文章

快速上手 Tableau 繪製—長條圖 (bar chart)

這次我們先使用模擬數據,此為醫院服務滿意度之資料,以下為資料欄位與屬性,有時匯入 Tableau 會誤判欄位屬性,需手動校正。 共十家醫院,總計 500 人之滿意度資料。  Step1 :進入 Tableau 資料畫面,前往 工作表一 , Step2 :將 center 拖曳至「欄」,門診拖曳至「行」 Step3 :設定合宜量值,將行的欄位門診滿意度改成平均值設定 ( 內建為總分 ) 。 Step 4:資料細部修整,包含顏色設定、排序大小、標題字體及大小調整等。「排序」可讓大大或最小資訊容易被看到。 也可進行「欄位轉換」,來顯示模式。 由以上圖表可出,基隆的門診滿意度布達80分,其實皆在80分以上,超過85分得有6家醫院,分別是臺中、彰化、桃園、苗栗和雙和醫院等。

python與SAS資料處理入門--資料排序

排序目的是將原本沒有依次序排列的資料,依照特定的順序進行排列。 一般在做資料清理時會將散亂的資料進行排序,如果大家有使用 excel 的經驗,應該都有使用過排序的功能,例如研究上探討患者做完治療後生活品質的變化,在患者做完治療的當下以及每次回診時固定請患者自填生活品質測量問卷,然而每個患者收案或是回診的時間都不一樣,所以資料建檔時可能會長這樣 : 編號為每個患者的識別代號,填寫日期為問卷填寫的時間,由上圖可以看到,同一個患者不同填寫時間的資料是分散的,因此 excel 處理上會用排序將同一個患者的資料依照時間先後整理在一起 ( 如下圖 ) ,但是在小型資料上 excel 還可以處理,但是當資料筆數太多時 excel 顯然就不是那麼適用了。   接下來,延續上次的主軸,分別以 SAS 及 Python 進行操作示範,關於軟體的基本概念可參閱上一篇 內容 。上一篇有提到命名規則,因此讀取資料前務必確認符合規則,以這例子來說必須先做名稱轉換,為了同時適用 SAS 與 Python 的操作,重新簡單命名如下 : 以 SAS 進行資料排序 proc sort data = test; by id Q_date; run ; /* 依照 ID 跟填寫日期做排序 */ 一般 SAS 排序的 default 設定為 ascending( 升冪 ) 排序,但如果要更改排序方式為降冪,則需要要改變排序的變數前面下 descending 指令 。 proc sort data = test; by id descending Q_date; run ; /* 改變變數 Q_date 的排序方式為降冪 */ 讀者可以透過範例圖的呈現看出排序差異。 以 Python 進行資料排序 test.sort_values(["ID","Q_date"],ascending=False, inplace=True) # inplace=True表是取代目前的資料 這邊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沒有下 inplace=True ,那麼排序後的結果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