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漢斯.羅斯林有多重身分,臨床醫師、數據學家、全球公衛學家,也是知名的公共教育家,早期至第一級及第二級國家待過,致力於解決公共衛生問題,透過數據來了解世界。不靠數據無法了解世界,但光靠數據也無法了解世界。本書透過十項常見的偏誤來引導思考背後的真實原因及問題。 數據改變了你的心智 --- 世界健康圖 本書第一頁彩色世界健康圖 ,顛覆了以前腦中對世界的認知,每個泡泡代表一個國家,泡泡大小代表人口數, X 軸是收入 ( 人均 GDP 依 2011 年做調整,美元計價 ) , Y 軸是預期壽命 (life expectancy) ,若有興趣建議直接點選官方連結,可看到隨時間變化的動態發展,更可做細部的點選國家或替換 XY 軸等,常見的公衛議題如小孩死亡率、 CO2 排放、每名婦女的子女數(總生育率)等,以下是官網上呈現的 2015 年資料,以及 2018 年的分布情況。 貧窮人口比想像中的低 書中有一題題目「世界上多數人生活在哪裡 ? 」 A 低所得 、 B 中所得、 C 高所得 正解: B 中所得 A 低所得 9% 、 B 中所得 76% 、 C 高所得 16% 由圖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國家落在第二級及第三級,並非都在低所得國家裡,低所得國家比想像中來要進步,有些已晉級至中所得國家。 若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中所得的國家裡,想必貧窮應該離我們很遠,來看看以下這題: 「在過去 20 年 ,全球赤貧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 …. ? 」 A 幾乎翻倍 、 B 大致不變、 C 幾乎減半 正解: C 幾乎減半 按照 2011 年購買力平價換算,每日收入不到 1.9 美元便屬於赤貧。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 1981 年赤貧人口為 42.1 %降至 2015 年的赤貧人口為 10 %,像這樣的數據其實只要查一下便可得知 真實情況 ,網路上的資訊量多且雜,若無這層思考訓練,易受媒體報紙影響,認為貧窮率高或赤貧人口激增等。書中提到的 失真型直覺偏誤 ,就屬這類,我們可以從 對比或除法 概念按比例了解事物,才能決定這個數字是否有意義。 以下為世界銀行資料: 貧困人口比例,按每天 1.90 美元衡量的( 2011 PPP ) 美元街( Dollar Street )看貧